談這個話題是最吃力不討好的,因為中國歷來是一個“權(quán)謀”的國度。自漢武帝以來,中國的正統(tǒng)思想一直的儒家思想,但實際上,在這個儒家思想的外衣下,還有一個內(nèi)核,這個內(nèi)核就是法家的思想。從這個層面看,在中國和中國人中,人人都是這方面的“專家”。
權(quán)謀思想的本質(zhì)是“人治”而非“法治”,因此,在用人方面,往往是一句話就決定了下屬的去留甚至前途,可見,中國“古老”的權(quán)謀思想對于人才的選拔和任用可謂是“心驚膽顫”、“驚心動魄”——上級和下屬都在博弈中尋找平衡和出路。
而對于我們的營銷管理人員,選人、用人、容人是營銷工作中繞不開的話題,盡管有時候不用你去負責招聘,但要做到心中有底,符合要求,溝通暢通,很多時候還是需要細細過問的。
其實,要使團隊高效,召之即來,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就必須做好這三方面的工作。尤其是企業(yè)里的中高層管理者。
選人
人的性格可以改變,但改變起來是非常困難的,正所謂: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嘛。而且一旦遇到一些棘手問題和突發(fā)事件,本性的東西就會暴露無遺,所以,選擇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就很重要了。如果要做營銷相關的工作,也就是“挑戰(zhàn)性”比較高的工作,選擇具有韌勁和堅強的性格就很重要了。
今天出去辦事,因為相關職能部門的辦事人員除了差錯,導致原來辦理的所有文件作廢,眼看這幾天就白跑了,說實在話,心理覺得很窩火,也很憤怒,但還是克制住了,因為我知道,跟國家行政職能部門的人去“討公道”,無疑是與虎謀皮,也就強忍了下來。
回來跟合作單位的一個人溝通此事,此女很是霸道,我還剛下車,她就沖著我說:這個項目因為這個事情耽誤了進度,害得我們公司損失慘重,你要賠償我們公司損失的幾萬塊。
本來這個項目前期是跟她們公司一起去跑的職能部門,問題出在某職能部門,而不是我或者我的公司(我還是他們的客戶呢),為什么要我來承擔責任呢;本來,還是一肚子不滿,又碰到這個事情,大聲說了她:有本事你去找XX部門,你也可以去告他們。
幾天下來,本人發(fā)現(xiàn),不但某些職能部門的人辦事不認真,能力差,連有些服務行業(yè)的私有企業(yè)也是水平很低。真搞不懂他們居然也能在這個大城市生存下去,她還向我夸耀,她在深圳買了幾套房、幾個商鋪??????就這水平,辦個事情連門也找不到的人,居然還買這買那,嚴重懷疑之。還真懶得嗤之以鼻,哈哈,一笑了之。
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說明:做每一行,應該具有那一行該有的“性格氣質(zhì)”。說起來,我還是她公司的客戶,其實,“我對客戶是上帝”這樣的話是不感冒的,因為上帝太虛幻,根本不實際,我只要求平等對話,互惠互利,長遠發(fā)展,能提供有價值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合作,而這樣的員工顯然是沒有達到一丁點的要求。
遇到事情,不分青紅皂白,意氣用事,完全不看事情的經(jīng)過,任意而為,這難道是為客戶服務?出現(xiàn)問題,不是找到為什么出問題,出在哪?并解決它,而是先抱怨這個、埋怨那個,推卸責任,這難道是為她的公司爭得利益?說白了,就是她為自己洗脫責任。
這樣的人,能做好本職工作嗎?能為公司、為客戶的發(fā)展出力?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所以選人是第一位的。
對于營銷人員的選擇,人事專家可能會說,就一個大原則: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崗位。當然沒錯,但太籠統(tǒng),什么才是合適的人,這才是最關鍵的。
其一,對于營銷人員來說,合適的人一定是遇到問題會嘗試不同方法,達到目標的人。
這也是優(yōu)秀銷售人員和平庸銷售人員的最大區(qū)別。
其二,不要力求完全改變一個人的“劣勢”,而是要發(fā)揮他的最大“優(yōu)勢”。人都是不希望被改變的,用他的長處就好了。況且人無完人,有的人喜歡在家里思考,等時機成熟再行動;有的人看準了就行動,在做事中,再進行調(diào)整,這也是沒有“好壞”之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