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中華陶瓷網(wǎng) [簡體版] [繁體版] [網(wǎng)通站]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中華陶瓷網(wǎng)
 網(wǎng)站首頁 行業(yè)專題 人物專訪 陶瓷收藏 電子雜志 陶瓷裝飾 經(jīng)營管理 會員服務 廣告服務
 直通產(chǎn)區(qū) 福建德化 景德鎮(zhèn)市 佛山潮州 山東淄博 湖南醴陵 河北唐山 本網(wǎng)動態(tài) 網(wǎng)站建設
首頁  資訊  企業(yè)  產(chǎn)品  供應  求購  展會  招聘  搜索  文化  商城  名家  技術  圖庫  百科  營銷管理  陶瓷之路
原料
產(chǎn)區(qū)德化 廣東 江西 山東 湖南 四川 河北 晉江 其它 | 日用陶瓷 工藝陶瓷 建筑陶瓷 原料輔料 衛(wèi)浴陶瓷 陶瓷機械
 您的位置: 首頁>行業(yè)資訊>>產(chǎn)區(qū)動態(tài)>>德化>>|
德化瓷歐洲變形記

發(fā)布:2025-7-26 16:10:23  來源: 福建  [字體: ]

    德化瓷歐洲變形記

    這些曾出走西方的文物將于今年年底在福博推出的展覽中與公眾見面

06.jpg

    清代德化白瓷香爐(英國V&A博物館藏)

07.jpg

    清德化窯鐵拐李漢鐘離立像(福建博物院藏)

08.jpg

    明末清初德化窯龍虎杯(福建博物院藏)

09.jpg

    白釉梅花松鹿紋杯、塑像鑲嵌金屬座(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藏)

    N海都記者 吳雪薇

    通訊員 郭月瓊 實習生 丁嵐

    日前,一款以上海博物館藏文物“蝠桃瓶”為靈感設計的冰箱貼文創(chuàng),因具“發(fā)光功能”與“瓶底開孔”設計,令人聯(lián)想該文物流落海外期間被改為臺燈的經(jīng)歷,引發(fā)爭議。

    其實,將中國瓷器“改裝”為燈具、香爐或果盤的做法,在西方歷史中并不罕見。作為中國古代重要的外銷瓷產(chǎn)地,福建德化窯燒造的大量精美瓷器曾遠銷歐洲,在當?shù)乇昏偳、組合、再設計。今天,我們可以在福建博物院看到這些德化瓷上演“變形計”,東西方美學如何碰撞融合。

    瓷器改裝臺燈

    德化瓷也有

    上海博物館所藏的“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曾在美國駐以色列前大使奧格登·里德母親家族的紐約住所中,被用作臺燈長達四十年,彼時使用者只當作一件精美的工藝品。

    “對中國瓷器的改裝,并非罕見。”福建博物院典藏研究部研究人員介紹說,在福建博物院中,就有幾件經(jīng)歷過“西式改造”的德化瓷器。

    其中,一件“德化窯白釉鐵拐李漢鐘離立像”原是表現(xiàn)八仙人物的瓷雕藝術精品。鐵拐李袒腹而坐,漢鐘離站立眺望,人物姿態(tài)生動傳神。它曾被鑲嵌在一個西洋風格的金色燈座上,背后安裝燈桿,頂端帶有旋入燈泡的螺口,可見其曾作為臺燈使用。另一件“德化窯白釉博及漁人款觀音臺燈”也頗具典雅氣質。作品出自清代德化瓷雕名家蘇學金之手,他是“瓷圣”何朝宗風格的重要繼承者。這尊觀音低眉斂目、儀態(tài)安詳,被嵌入一件銅質西式燈具之上,顯露出中西合璧的美學趣味。

    研究人員表示,兩件瓷塑均為清代器物,燈座則為后期裝配,走線未破壞瓷塑本體。“對改裝者而言,這些瓷器是華麗的裝飾品,一種‘日日可見的審美’。”

    珍貴瓷器DIY?

    歐洲藝術品商人:

    “這我熟”

     瓷器“變身”風潮,早在17世紀已在歐洲盛行。宋元德化窯展示館館長、文博副研究館員陳麗芳告訴記者,在歐洲尚未掌握制瓷技術的年代,中國瓷器被視為珍稀的舶來品。在使用中為保護易損部位,或符合本地習慣,人們常加裝配件,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

    例如,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A)館藏的一件清代德化窯白釉香熏,其蓋子、瓶身與底座并非原本一體,而是將花瓶、碗蓋等部件重新拼配,并加上金屬框架,變成一個功能完善的香熏。

    而福建博物院收藏的一對明末清初的“德化窯白釉龍虎杯”,造型仿照傳統(tǒng)犀角杯,瓷質潔白溫潤。不僅上下沿有金屬包邊,還增設提梁,變成一只精巧的吊籃,這很可能是當時歐洲貴族家庭中懸掛使用的小點心盤,用以盛放蜜餞等甜點。更具趣味性的是法國盧浮宮博物館藏的一件“白釉梅花松鹿紋杯、塑像鑲嵌金屬座”,其可能為一座墨水臺,展現(xiàn)出18世紀法國工坊改裝東方瓷器的手工藝水準。“再設計”的幕后主力是活躍在巴黎的高級藝術品商人,不僅從中國進貨瓷器,還親自參與設計、雇用工匠改裝,將成品售予王室與貴族客戶。

    瓷器“變形”

    是一種文化交融的審美

    在陳麗芳看來,中國瓷器在歐洲的“變形記”是中西藝術對話的歷史縮影。尤其是德化窯出產(chǎn)的觀音像,更是在明清外銷瓷中占據(jù)重要位置。

    福建博物院也藏有一件清代德化窯白釉圣母瑪利亞像,懷中抱童,神情溫柔,頗具東方觀音之韻。這類作品可能為德化窯專門定制,是中國瓷器走向世界的見證。

    令人期待的是,上述幾件經(jīng)歷“變形”的福建博物院藏德化瓷器,此前從未正式展出,將于今年年底在福博全新推出的《初見》展中與公眾見面。

    “它們見證了德化瓷器如何被世界看見、使用、欣賞與再設計。”福博策展團隊表示,正是這些流傳海外的瓷器,讓我們從另一個視角重新認識傳統(tǒng)技藝的生命力。我們不妨帶著一份自豪去欣賞——福建制造,曾如此璀璨奪目地閃耀在世界的燈光之下。

上一頁 [1] 下一頁
共有  條網(wǎng)友評論 【發(fā)表評論
 ·推薦產(chǎn)品 更多...
同樂
包郵特價:360
荷葉瓶
特價:499
輝煌騰達
特價:488
幽夢
包郵特價:1299
陸羽品茶
包郵特價:888
凌云騅
特價:488
自在春風
特價:599
歡天
特價:999
竹之語
包郵特價:1999
和和美美 甜甜蜜蜜
包郵特價:699
煙雨江南
包郵特價:2999
上善若水
包郵特價:2660
 ·本類最新 更多...

 >> 國際新聞 更多....
 >> 福建德化 更多....
 >> 廣東產(chǎn)區(qū) 更多....
 >> 江西產(chǎn)區(qū) 更多....
 >> 企業(yè)新聞 更多....
關于我們  本站新聞  產(chǎn)品服務  幫助中心  版權聲明  網(wǎng)站導航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所有 (C) 2006-2014 中華陶瓷網(wǎng) Ctaoci.com 電子郵件:wxchina#qq.com
閩ICP備10020107號-1


掃一掃
關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