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瓷器的胎釉特征
磁州窯的胎體使用的是當?shù)匾环N比較特殊的高嶺土,結構較疏松,淘煉不細,顆粒粗,常有未燒透的孔隙和鐵質斑點,含鋁量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鐵、鈦等著色雜質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主要有青土、白堿、缸土、籠土、黃土(黑藥土)、紫木節(jié)、紫砂土、耐火粘土、水冶長石等。磁州窯瓷器的胎質有兩種,一是胎質堅細,呈灰白色。另一種是胎質粗松,呈紅褐色。器物拿在手里感覺不是很重,而民國及近代仿品普遍是堅硬偏厚重。磁州窯的制坯技藝也豐富多樣,有雕塑、拉坯、盤條、印坯等技法。
磁州窯還往往使用化妝土施加在胎的表面,化妝土最早為白色優(yōu)質瓷土制成的泥漿,是為了適應粗瓷細作,掩飾胎體表面的凹凸不平,從而提高瓷器的外觀質量和釉的白度及光亮度。后又出現(xiàn)了有色化妝土。從館藏陶瓷枕來看,白釉黑花臥女枕,其赭黃色衣衫即施了一層赭黃色化妝土,上繪黑花,再施透明釉燒制而成。白釉剔花嬰戲蓮紋枕是在較厚的化妝土上進行剔刻,再剔去紋飾外的化妝土,亦是化妝土藝術的變化。珍珠地劃花枕,亦先施較厚的白色化妝土,經(jīng)刻劃紋飾、戳印珍珠地后,又在紋飾內著一層色粉,(有的不著色粉)用力蹭擦,使花紋、珍珠地的凹處著滿色粉,施釉燒好之后,紋飾內呈褐紅色,非常漂亮。磁州窯巧妙利用化妝土,達到了不同的藝術效果,使化妝土成為一種裝飾藝術,并達到了高超的水平。

磁州窯系是宋金時期北方最大的民窯系,以河北磁縣磁州窯為中心,窯場在河北、河南、山西三省廣有分布。江西吉州窯南宋時也燒造磁州窯系風格的瓷器。磁州窯系諸窯多是綜合性瓷窯,兼燒白瓷、黑瓷、彩繪瓷、三彩陶器等品種。

白瓷
白瓷是磁州窯的主要產(chǎn)品,造型以盤、碗最多見,也有瓶,罐、水盂、鏡盒、玩具等。白瓷以其胎釉質地的不同,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仿定窯產(chǎn)品,胎土經(jīng)過淘洗,比較細密,胎色白或黃白,釉層較薄,釉質瑩潤,除底足外通體施釉,其中優(yōu)質品與定瓷差別很小;另一類是粗白瓷,胎體厚重,胎質粗糙,呈土黃或紅褐色,雜質明顯,胎上有一層化妝土,多是內壁施滿釉,外壁施半釉,有些器物外壁可以很清楚地看出瓷胎、化妝土、白釉3個層次。

黑瓷
黑瓷也是磁州窯產(chǎn)品的大宗,這類產(chǎn)品的造型以罐、碗、瓶為主,也有盤、壺和玩具。胎質粗糙,胎色黃褐,胎體厚重,釉層較厚,黑色純正。大多數(shù)器物是里施滿釉、外施半釉,也有些里外均施半釉,有些罐類內壁施釉僅過口沿。黑釉碗除純黑者外,還有一些油滴、兔毫、玳瑁斑等窯變裝飾。綠瓷產(chǎn)量不大,大都是金代產(chǎn)品,主要造型有盆、盤、瓶等。

磁州窯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