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學好陶藝,就要刻苦學習,以豐富的知識為底蘊。”千年瓷都——德化縣內,一座以“原復旦大學副校長蔡尚思教授”名字命名的小學——尚思小學已經(jīng)形成一套完整的從教到傳的陶瓷課程。
“我希望新一代學子們,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能夠繼承德化千年陶瓷技藝。”尚思小學校長2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陶瓷教育,就是該校的辦學“特色”。德化陶瓷源遠流長,在中國陶瓷歷史上曾經(jīng)書寫過輝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國際影響。
自辦學以來,該校借助地緣優(yōu)勢,開發(fā)陶藝校本課程,開展品瓷韻、吹瓷笛、泥塑比賽、手拉坯比賽、親子陶藝創(chuàng)作、造型設計比賽等系列活動,傳承了當?shù)貒壹壏俏镔|文化遺產(chǎn)的“德化瓷燒制技藝”。
環(huán)境對學生品行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的,而這也正是德育教育的最高境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力爭讓一草一木體現(xiàn)尚思精神,把一物一景都賦予道德的力量,逐漸形成“一室、兩梯、三屋、四石、五廊、六塑、八欄”的格局。其中,在該校設置了800多平方米的陶吧,購置電動機拉坯機、展覽架、小電窯等教學設備,分設泥塑、繪畫、手拉坯、電窯、教學等功能區(qū),并在墻壁四周布置陶藝宣傳畫。
幾年來,學校吸引了來自德國、美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qū)的中小學生,前來參觀學校的陶吧和陶瓷作品展,深入了解瓷都德化悠久燦爛的陶瓷文化。因此,千年“瓷文化”也已成為該校對外交流的“臉譜”。
步入校園內,尚思小學花圃里放置了一半人多高的雕藝石,上面雕刻“行、學、思、進”四個金光大字;而一樓西北側將建立一個700多平方米的蔡尚思紀念室,引領著學生成為“品德高尚、學識豐富、言行高雅、善于反思、精于思考、個性張揚、追求進步”的尚思學子。
學校專門聘請專職陶藝老師,為每個年段學生開設陶藝課。“全校學生都需要接受陶藝的熏陶和感染,中、高年級學生嘗試學習手拉坯、彩繪、雕塑等”陶藝專職老師陳李琪介紹。
說瓷史、唱瓷歌、誦瓷詩、跳瓷舞、攝瓷影……每年春季學校開展的校園陶藝節(jié),至今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3屆。“通過這一活動既充分展現(xiàn)了陶藝校本課程的教育特色,又傳承了當?shù)貒壹壏俏镔|文化遺產(chǎn)技藝,得到了多家媒體的報道和學生家長的認可。”
“內化于心,行成于形,藝術來源于生活,平時要注意仔細觀察周邊的事物,細心揣摩領悟,才能制作出栩栩如生的作品。”創(chuàng)辦于2010年的尚思小學,年輕而有活力,其肩上傳承德化瓷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據(jù)悉,尚思小學還以“育人為首,德育先行”的育人理念,以“尚行、尚學、尚思、尚進”的“四尚文化”為德育內容,提出塑造完美人格、打造書香校園、提升自身素養(yǎng)、強化尚思意識的目標,并且以豐富多彩的活動為載體,扎根課堂主陣地,構建多元管理模式,深化校園德育管理,進一步拓展德育活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