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品借大師名義宣傳
引發(fā)陶藝界集體“打假”
本報訊 (記者潘慕英 通訊員陳偉文)12月14日,一場名為“粵火燧金陶”的石灣公仔專場拍賣會在香港普藝拍賣公司舉行。但在拍賣前,石灣陶藝界發(fā)現拍品中竟有50%~70%為贗品,涉及劉澤棉、梅文鼎、黃松堅、劉炳等15名石灣國家級、省級大師。石灣新美陶公司獲悉情況后,聯合相關部門及市陶瓷行業(yè)協會,在拍賣前成功將其中27件贗品撤拍。新美陶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石灣公仔贗品在大型拍賣會上拍賣也是屬于首次。昨日下午,該拍賣公司相關負責人也向記者證實了該事件。
大師親自指認贗品
昨日下午,據新美陶公司總經理嚴俊介紹,近日,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中,出現了一則關于香港普藝拍賣公司定于12月14日舉行一場名為“粵火燧金陶”石灣公仔專場拍賣會的信息,并附有該場拍賣會的圖錄。不少大師看見圖錄后發(fā)現,部分上拍作品與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印章等多方面均有不同,懷疑其為贗品。記者也從拍品圖錄上看到,拍品以“劉傳款”、“劉澤棉款”為名宣傳。
嚴俊表示,12月10日,新美陶公司立刻組織多位國家級和省級大師成立專門鑒別小組,對該專場拍賣會上涉及旗下大師的作品進行仔細甄別,經原創(chuàng)作者本人鑒別后發(fā)現其為贗品。有些作品更是從來沒創(chuàng)作過,存在假冒印章的手法。嚴俊表示,禪城區(qū)文體旅游局已經聯系其他受影響的大師,希望聯合各方面力量維權。
昨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松堅、劉澤棉、梅文鼎均到達新聞發(fā)布會現場。黃松堅表示,共有四件作品盜用他的名字來進行拍賣。
27件贗品撤拍
據嚴俊介紹,其后新美陶公司以書面的形式對香港普藝拍賣公司發(fā)函,要求對其中第一批經過專家鑒定為贗品的作品進行撤拍處理。同時,禪城區(qū)文體旅游局致電香港普藝拍賣公司,要求嚴肅對待此事。昨日,新石灣美術陶瓷廠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月華表示,此場拍賣會中估計有50%到70%為贗品。與此同時,將石灣公仔贗品在大型拍賣會上拍賣也是屬于首次。
嚴俊表示,香港普藝拍賣公司于12月13日早上在預展場地張貼了撤拍公告,共撤拍了首批、27件被相關專家鑒定為贗品的拍品。
拍賣公司:拍品只是裝飾品
昨日,記者聯系了香港普藝拍賣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證實了此次事件。據該負責人介紹,此次拍賣會的作品共有119件,主要來源于三位收藏家。其中一位收藏家收藏的公仔主要是繼承父親遺產。而另一位收藏家的拍品是澳門回流之物,原屬一位葡萄牙收藏家擁有。還有三十余件作品則是從一位本地年輕收藏家征集而來。
該負責人表示,此次拍賣并沒有抵觸香港法例,撤拍只是為了令一眾石灣大師們舒心。“那批石灣公仔只是作為一個裝飾品進行拍賣,全部拍品不設底價,只要200元就可以起拍。”該負責人說。
至于為何拍賣贗品?該負責人表示,“有些入門藏家可從模仿品開始入手,這些也是手工創(chuàng)作的。”
事件背后
拍賣公司拍品難保是真品
此次事件中,拍賣行拍賣贗品的問題同樣引起關注。據嚴俊介紹,拍賣公司上拍品并不保證是真品,早已是業(yè)界內達成的潛規(guī)則。“首先,拍賣公司是受委托人的委托將收藏品進行拍賣,通常會請一些專家組鑒定是否真假。但是很多拍品是無法鑒定的,是否真品專家也無法確定,所以上拍品拍賣公司并不保證是真品。”
震驚:贗品或來源于石灣
嚴俊表示,通過對拍品的釉色、用料進行鑒別,專家認為假冒仿冒的作品極有可能是在石灣制作流出去的。至于何時制作及何時流出等細節(jié),目前則并未調查清楚。
昨日下午,佛山市陶瓷行業(yè)協會表示,下一步將規(guī)范行業(yè)競爭秩序,開展一系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