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界代表依次敬獻作品

▲蘇獻忠敬獻的陶瓷作品《何簫》
活動在慶典禮樂聲中拉開序幕。作為窯神替身巡行瓷都的“巨龍”依鼓點行虎步,威武地繞場表演。幾名道士高唱道調(diào),踏斗步翩翩起舞。慶典主事在身著道服的理事們的簇擁中恭讀祝文,祈禱“風調(diào)雨順登豐歲,政通人和進祥年,瓷路俏促民富裕,天下和諧福無邊。”接著,九名陶瓷界代表雙手捧著其新近創(chuàng)作的陶瓷作品,虔誠地敬獻在窯神前,報答他為光大瓷業(yè)的豐功偉績,表達對陶瓷創(chuàng)新精神的崇敬之情;同時,也祈愿自己在來年的陶瓷生產(chǎn)制作中能夠順利如意。
“海絲之路初開拓,彼岸垂青德化瓷。供不需求窯太小,擴窯屢敗未逢時。頻繁試驗功難就,誰個還將苦力支?唯有林公能矢志,長期實踐出真知!......”伴隨著童男童女朗誦的一首《窯神賦》,活動在慷慨激昂的氛圍中向高潮升華。

▲德高望重的鄉(xiāng)賢宣讀祭文
作為德化瓷藝界的老前輩邱雙炯大師也出現(xiàn)在活動現(xiàn)場,他不僅帶來了薄胎彩塑《坐巖觀音》,還向記者講述了窯神的傳說,他認為:“窯爐是整個陶瓷燒制技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舉辦這個活動主要是為了弘揚歷史文化,沒有歷史就沒有今天。通過這種形式傳承文化,也讓后人知道咱們老祖宗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敦促大家繼續(xù)創(chuàng)新,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