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青瓷有1700多年的歷史,我工作的這道工序叫上釉,可使燒成的瓷器表面光潔細膩,色彩繽紛。從早期青瓷的青黃、淡黃到后來的純青等色,濃艷淺淡,但龍泉青瓷都無不以青為尚,兼得蒼天、青山、綠水、碧玉之萬般靈秀……”3月31日,在浙江天豐陶瓷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青瓷技工徐龍根邊老練地工作、邊繪聲繪色地給前來參觀的游客講解起來。
徐龍根是上垟鎮(zhèn)源底村人,以前一直務農。自從上垟鎮(zhèn)青瓷產業(yè)園建成以來,每天起床后,徐龍根再也不是背起鋤頭下田耕作,而是騎車前往青瓷車間上班,而且隨著上垟“中國青瓷小鎮(zhèn)”旅游知名度的提高,他還成了青瓷講解員,傳播青瓷文化。
“這比在家種田好多了。不管天晴下雨,每天都有事情做。現在我每個月有三千多元收入。”徐龍根說,“很多游客還特意來看我們,他們說我們是千年"非遺"的民間技藝傳承人呢。”
上垟鎮(zhèn)黨委書記林先龍介紹說,該鎮(zhèn)共有青瓷生產企業(yè)40余家,像徐龍根一樣,全鎮(zhèn)1000多位農民在這些工廠里成為技術工人,在家門口賺上了文化錢。
今年45歲的徐愛花是木岱口村人,在她們村,三分之二的婦女都在青瓷廠找到了工作,從家庭婦女變?yōu)槲幕a業(yè)人。徐愛花開心地說,這個年齡,城里人都要快退休了,而她們是這輩子第一次開始上班,月月領工資。
天豐公司負責人梅紅玲說,公司現有員工180余人,其中90%以上是當地的農民。“當初選擇這里投資辦廠,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人力資源。上垟有悠久的制瓷傳統(tǒng),當地的農民進到我們廠后,只需要培訓一周就可以上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