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的紫砂作品多以蟲魚瓜果為題材,融合了藝術美感與自然生趣。她曾為周總理制作過出國訪問的禮品、中南海紫光閣、英國倫敦維多利亞及艾伯特博物館等均收藏了她的作品?墒,代表蔣蓉大師作品風格的《百果壺》、《南瓜》等外形酷似的仿冒紫砂壺,眼下在宜興的丁蜀龍溪停車場、中國宜興陶瓷商城等處比比皆是,價格便宜到只有100元甚至幾十元一把,壺底清清楚楚地刻著“蔣蓉”字樣的印章。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張守智和當代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聯(lián)手創(chuàng)作的《曲壺》,代表著宜興紫砂從傳統(tǒng)的手工制作、藝人們歷代口授心傳向按照科學原理、揭示美學本質的較高階段發(fā)展的里程碑,然而,這件作品自1998年夏問世后,不到兩個月時間,在宜興紫砂廠大門正對面的個體紫砂壺店里就出現了仿制的《曲壺》,與作者之一的汪寅仙工作室僅一墻之隔!瓷庫中國記者在丁蜀湯渡紫砂市場和龍溪陶瓷市場暗訪時發(fā)現,如今,假冒《曲壺》根據容積大小,只賣到40元至200元錢。雖然粗制濫造,但買賣雙方一般心照不宣。

圖:魚躍宜興紫砂茶壺
1989年底,宜興丁蜀鎮(zhèn)為了維護紫砂工藝品的聲譽和生產秩序,開展集中行動,取締7個非專業(yè)燒成窯、7個泥料加工點,有1316名從事倒買倒賣紫砂壺和造假牟利的“壺販子”。工作人員在蜀山耐火材料廠一頂窯爐查抄時,沒收私燒的紫砂壺1200多把,其中400多把屬于冒仿14個工藝師、技術員的膺品。當年曾參與這項工作的公安民警介紹,紫砂作偽手段五花八門,有的把紫砂工藝師的作品弄到手仿制,有的偷刻紫砂工藝師的印章,用自己的假貨冒充,有的帶假印章到鄉(xiāng)下去定做紫砂壺泥坯。
宜興紫砂壺近年來銷售不暢,特別是海外市場需求驟然減少。可是,宜興許多具有高級工藝美術師以上職稱的紫砂文化名人創(chuàng)作的紫砂壺作品,藝術屬性與功用屬性高度統(tǒng)一,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和審美意義。所以,他們的作品在紫砂市場上經久不衰,而且價位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的值上。許多不法壺商為了牟取暴利,先后采取假冒“方圓”商標、假冒作品證書、“克隆”作者照片等手段,制售名人名作。宜興青年陶藝家華建明向瓷庫中國記者介紹,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廈門等城市的工藝品市場及古董攤位上,臺灣,香港的各處版本的雜志里,隨處可見冒名頂替,假貨爛作的紫砂贗品。他們有的不惜重金買回原作,專門請人仿制后組織生產;有的則利用展覽或者出版書籍中尋求相關照片進行仿制;還有的從臺灣拍到原作的相片,或有客商提供翔實的正面,側面,背面,頂部與底部樣式及印款,尺寸進行仿制,更有甚者通過“耳目”采用竊取局部,然后拼接仿制,從面達到亂真的目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蘇陶藝專委會主任委員徐秀棠先生曾多次提到,他的許多作品被人仿冒。紫砂界的許多專業(yè)人士的相當數量的優(yōu)秀作品,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