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錯再錯,深陷泥沼用這八個字來形容目前故宮的處境,并不夸張。
本刊上期刊發(fā)封面報道“故宮蒙塵”后,迅即在故宮內外引發(fā)強烈震動。新的事實繼續(xù)浮現。
輿情洶洶。面對空前信任危機,故宮或保持沉默,或閃爍其詞。而公眾在期待:故宮管理者是否有能力盡“保管員”職責,當有所交代了。
清宮木制屏風受損之后
8月8日,本刊面世當天,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故宮又有重要文物被損壞故宮宮廷部負責保管的清宮舊藏木制屏風,在文?萍疾窟M行修復時被水浸泡。事故發(fā)生后,相關部門一直未向上匯報,直到哥窯破碎遭至輿論抨擊,才在內部做出匯報。但一直未對上級主管部門匯報。
財新網(caing.com)隨即刊出此消息。消息面世后,故宮繼續(xù)大事化小。故宮相關負責人宣稱,“經過調查,并不存在此事??實際是工作人員對文物進行除塵處理”。
但這一說法,與8月9日下午在故宮內部召開的中層以上干部緊急會議上的解釋,完全不符。
據知情人透露,在財新網刊發(fā)報道當日下午,故宮緊急召集副處級以上干部開會。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會上,對于近期外界針對故宮傳言的幾件事進行了統(tǒng)一說明,重點提及清宮舊藏木制屏風受損一事。
鄭欣淼說,這件屏風6月由宮廷部送到文?萍疾啃蘅。7月25日夜里,文?萍疾克芷屏,噴出的水打濕了覆蓋屏風的棉墊子,水滲透棉墊洇濕了屏風。次日早上,文?萍疾堪l(fā)現后,對屏風進行了陰干處理。鄭欣淼稱,屏風外形看不出變化,文保科技部認為文物沒有受損。
有業(yè)內相關人士表示,這說明并非如故宮對外聲稱的那樣,是對文物進行正常的“除塵處理”,而是一次意外事件。所有意外事件,都不能對上不報。文物到底有沒有損傷,作為事件責任方的文?萍疾浚踔潦枪蕦m自己,都不能單方面做出評估和判斷。
上述知情人表示,故宮瞞報文物損壞,瞞報的其實不是文物,而是內部利益關系。長期以來,故宮出現很多文物損壞事件,沒有一件被處理過,相反有很多直接責任人得到提拔。
據了解,按照故宮以往慣例,文物不是一般人能隨意觸碰。在文物攝影、鑒定觀摩時移動文物,都要由管理專業(yè)人員親力親為。為避免文物意外損傷,還必須做到眼不能離。但發(fā)生哥窯瓷盤測試時受損事件時,負責提送文物的古器物部陶瓷組組長,根本沒有到現場監(jiān)督。
責任人缺位,文物損壞無人擔責,導致故宮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腐敗冰山一角
隱瞞和推諉,為內部腐敗創(chuàng)造了條件。
“故宮蒙塵”發(fā)表后,不止一名故宮內部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指證,2009年故宮曾有一起內部人私分票款案,后來竟演變?yōu)楣蕦m方面屈從勒索,結局令人匪夷所思。
按規(guī)定,故宮的門票款必須全部直接上繳財政部,財政部對故宮方面有嚴格監(jiān)控。但竟有導游在故宮內部人員的“里應外合”下,直接帶領游客進宮。游客的錢由導游和故宮內部人員直接結算,雙方分成。有多少門票款這樣流失,已經很難查實。也許是因為屢試不爽,這種成規(guī)模的逃票發(fā)展到毫無遮掩的程度。
2009年間,一個旅行團隊溜入故宮游覽時,被外人發(fā)現,拍下了全過程。
拍攝者此后竟以攝像要挾,要求故宮付20萬元“封口費”。而故宮高層竟派出一個處長談判,把價格壓到10萬元。最終由領導做主,正式從財務部門支款付給勒索者。
此事就此平息。之后故宮方面只是將涉事班組調崗,并開除了一個合同工。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故宮保衛(wèi)處2009年當年還被評為模范黨支部。
對于“10萬元封口費”一事,故宮官方予以否認,稱“封口費傳聞不實”。但同時,又承認“確有私吞票款事件”,當年他們已協(xié)同公安部門調查處理。
深宮內外
深宮倦勤齋的命運,也是故宮眾多憾事之一。
倦勤齋位于乾隆花園北端,是故宮裝飾最為奢華的宮殿之一,以乾隆表達未來退位后心愿的詩句“耆期致倦勤,頤養(yǎng)謝喧塵”而得名。倦勤齋所在的乾隆花園,又稱寧壽宮花園,位于故宮外東路,占地近6000平方米,共五重院落,原是乾隆皇帝為自己退位而興建的太上皇宮和私家花園,原打算供他養(yǎng)老休憩之用。
乾隆花園至今只開放了一小部分,據故宮員工介紹,乾隆花園有些不對外開放的部分,在清末代皇帝溥儀出宮后,其內部裝飾和擺設就沒再動過,久而久之破舊不堪。
2001年,總部位于美國紐約的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WMF)和故宮博物院簽訂協(xié)議,雙方合作,保護并復原倦勤齋。該基金會對倦勤齋的興趣,緣于室內的一幅通景裝飾畫。這幅畫通天到地,占滿整整西側四間房的墻壁,畫中有仙鶴、牡丹,和室內的其他竹籬內裝修融為一體。這幅畫據稱是由歐洲傳教士畫家郎世寧借鑒了歐洲教堂中的天頂畫和全景畫的形式,移植于清代宮廷。
上世紀90年代初,畫家聶崇正用英文發(fā)表了一篇文章,介紹倦勤齋內朗世寧這幅通景畫。文章發(fā)表后,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反響。包括英國王子查爾斯在內的多個國際基金會找上門,表示愿意給故宮投資修復倦勤齋,都被故宮謹慎謝絕。
再后來,美國前總統(tǒng)老布什攜其夫人到北京訪問時,專程到故宮來看這幅畫。
據說,老布什夫人當場拿出一張支票,表示要出資修復。后經協(xié)商,由老布什夫人參與其中的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出資修復。
這是故宮博物院第一次與一家外國機構共同修復故宮內具有歷史性的室內裝飾。世界建筑文物保護基金會為倦勤齋項目共投入數百萬美元,從2003年動項目,2008年完工。
故宮博物院派出宮廷部、科技部和古建部三個部門的負責人參與這個項目,外方亦請來美國及其他國家的諸多專家參與技術指導。
倦勤齋的室內修復工程并不容易。挑戰(zhàn)來自尋找接近的材料和幾近失傳的傳統(tǒng)手藝。比如,為了尋找托起通景畫的乾隆高麗紙這是一種用桑皮做的紙科技部主任帶人四處尋覓,終于在安徽一個非常偏僻的山溝里找到。故宮的訂單也救活了當地村莊里的手藝人。
在修復倦勤齋項目過程中,世界建筑文物基金會發(fā)現整個乾隆花園都有修復價值和意義,遂于2004年和故宮方面達成乾隆花園修復總體規(guī)劃。整個工程計劃于2016年完成。世界建筑文物基金會稱,保證把乾隆花園修復好的建筑、內裝飾和花園,作為統(tǒng)一和連貫的整體首次向公眾開放。這在過去只有中國皇帝才能享受。
倦勤齋修復工程在2008年北京奧運前結束。據參與項目的有關人士向財新《新世紀》記者透露,當時中外雙方已經就開放事宜進行了充分討論和規(guī)劃。原來的設想是,因地方比較小,每次進10人,時間不超過30分鐘。雙方還設計了幾套方案,比如早上分幾批,下午分幾批,并實現網上預約參觀時間等。
然而,就在參與各方期待其向公眾開放時,故宮博物院宣傳部卻做出不開放的決定。
在財新《新世紀》記者采訪中,故宮博物院新聞發(fā)言人馮乃恩解釋說,不開放的原因主要是倦勤齋僅為乾隆一人使用所設計,空間極為狹窄,“不適合大規(guī)模開放”。
據有關員工透露,由于長期閉鎖,倦勤齋內部木結構已開始出現蟲蛀。這個由國外基金會贊助的合作修繕項目,本可以成為故宮完善保護和利用的經典案例,如今僅作“內部特殊開放”之用。
就在倦勤齋向普通游客大門深鎖時,一批從未向公眾展示過的倦勤齋內原裝家具擺飾物件,在去年秋天運抵美國,先后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威斯康星州的密爾沃基藝術博物館等三家博物館展出,前后將歷時約一年。
其名為“乾隆花園古典家具與內檐裝修設計展”,共展出乾隆花園非開放區(qū)里的90件原狀陳設,包括繪畫、書法、瓷器、銅器、玉器、家具,甚至還有專門拆卸下來的故宮建筑構件,以及花園中的山石。這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大規(guī)模赴外展出原狀文物和內裝修。
組織這次美國巡展的Peabody Essex Museum中國藝術部主任南希·伯林娜日前回復財新《新世紀》記者郵件采訪時說,該展覽“熱門極了”,參觀人數破了該博物館的歷史紀錄。“我遇到很多來看了三遍、四遍的觀眾,他們太喜歡這個展覽了。”
這只是近年來故宮組織博物院內組織展品遠渡重洋的若干展覽之一,多為精品。遺憾的是,國人卻無緣一睹其真容。
“黑屏”之羞
8月9日,北京暴雨。故宮再度出現多處警報裝置失靈,特別是瓷器庫房安防系統(tǒng)全部失靈。8月10日清晨,工程部門員工和各部門員工配合,進行大面積檢修。
這在故宮其實并不是第一次。這或許可以部分解釋故宮失竊案發(fā)生的原因。
根據公開信息,竊賊當晚關閉電閘,才得以下手。按理,只要電閘被關閉,系統(tǒng)就會報警。事實上,當天電閘被拉斷后,警報系統(tǒng)確實正常反應,作出了故障報警,并有打印記錄。中控室的表現是:有關區(qū)域所有攝像頭出現黑屏。
但是,正是因為故宮警報裝置不時失靈,黑屏經常出現,類似于“狼來了”的故事,真有竊案發(fā)生時,安保人員見怪不怪,掉以輕心,致使竊賊得手。
竊案發(fā)生后,故宮方面在接受財新《新世紀》記者正式采訪時表示,故宮的安保設備是上世紀90年代上馬的,覆蓋面和技術本身肯定不夠。故宮整改的一項主要措施,就是追加安防投入,更新設備,擴大覆蓋面。
據悉,故宮安防系統(tǒng)系巨資打造。由于始終不穩(wěn)定,安裝設備的公司有一個團隊常年駐守故宮,專事維修。故宮方面向財新《新世紀》記者確認,已就安保問題“要求上級部門追加預算”。
誰為故宮負責?
故宮深陷輿論漩渦。誰為故宮負責?
就在故宮盜竊門、錯字門、會所門等事發(fā)并引發(fā)輿論第一輪討伐之際,5月24日,北京大學法學院三名法學博士研究生,向財政部和故宮博物院提出“公開門票收入和使用情況的信息公開申請”。據財新《新世紀》記者了解,當時文化部有關官員向部領導請示,遭到回絕。
作為中央級事業(yè)單位,審計署對于故宮的財務開支有例行審計,也有專項審計。
財新《新世紀》記者也曾特地向審計署、財政部和文化部申請有關信息公開。審計署告知,需要找其他部門了解情況;財政部給予了一份延期公開的回復;文化部則斷言對故宮多次檢查,均未發(fā)現存在財務問題。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巫志南曾撰文指出,這種圍繞官員行政系統(tǒng)運作方式展開的監(jiān)管,對管理者的自覺性過于依賴,缺乏以公共文化產品的社會需求為標準進行有效的約束和激勵,給管理行為的隨意性提供了潛在的空間。
不少學者認為,要消除這種“依賴”和“隨意”,關鍵措施是打破“官本位”監(jiān)管模式,建立公共文化產品對公眾負責,由公眾參與監(jiān)督與問責的機制。
故宮還要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