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10月1日10歲的李毅華(左)在天安門城樓給毛主席獻花,并與毛主席合影。(圖片由李毅華提供)
“在香港干的還是文化”
1951年國慶,一男一女兩位可愛的少先隊員登上天安門城樓,給毛主席獻花。他們與毛主席的合影曾成為中國人民共同的記憶。60年過去了,為毛主席獻花的少先隊員年已古稀。如今,他們在哪里?生活如何?一場正在深圳舉行的展覽,讓深圳商報記者偶遇60年前為主席獻花的“男孩”李毅華。
繼香港、北京之后,《富春山居圖》合卷·仿真本深圳邀請展日前拉開帷幕,并將持續(xù)展至7月2日。作為此次展覽的策展人,李毅華昨日親臨展覽現(xiàn)場,向記者講述了當年獻花的情景和60年來的生活經歷。
“為主席獻花非常激動”
李毅華見到記者,隨名片遞上的還有一張明信片。圖片中,雙手與毛主席緊緊相握的李毅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那天,我剛好10歲。”李毅華說,他出生于1941年10月1日凌晨2點,與國慶是同天。當年,他是北京市北池子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國慶節(jié)向國家領導人獻花可是件嚴肅的大事。聽到當選的消息時,我十分激動。9月30日晚上,想著就要見到敬愛的毛主席,我難以成眠,總想象見到毛主席時該說些什么。”
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毅華坦言,盡管已經過去60年了,但當時的情形依然歷歷在目。在回憶文章《1951年我給主席獻花》中,李毅華曾這樣寫道:“十一”那天,學生們在東長安街按順序排好隊伍,我和劉美云跑過金水橋,從西側臺階奔向天安門城樓。當時還沒修電梯,我倆走上城樓時已是氣喘吁吁。我穩(wěn)住神,整整服裝,來到位于觀禮臺中央的毛主席面前,行了個標準的隊禮,大聲說:“毛主席,您好!我代表全國的小朋友向您問好!也代表少年兒童出國代表隊的小朋友向您問好!并且由他們帶來了全世界小朋友對您的問候!”毛主席顯得非常高興,連聲說:“好!好!”然后關切地詢問我的家庭和學習的情況。
“當時,我畢竟是小孩子,覺得新鮮又激動。”李毅華說,獻花回來后,他一度成為“新聞人物”,連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都派記者來采訪他。“這件事情,實際上到現(xiàn)在還影響著我。不同記者采訪我時,總是繞不開這個話題。”
“在香港干的還是文化”
成年后的李毅華在故宮博物院工作,曾在故宮研究室專事陶瓷鑒定和研究工作。后來,他又擔任過故宮博物院出版社社長等職。1992年,李毅華定居香港,先后擔任美術家出版社總編輯、中國藝術學會藝術總監(jiān)等職。
“我個人還是有文化情結的。在香港,我從事的工作也一直都與文化相關。”李毅華說,他在香港曾策劃主持了抗戰(zhàn)50周年的紀念活動和紀念品的推出。1997年香港回歸巡回展以及相關紀念衍生品的推廣。1997年,他還正式創(chuàng)辦了中國文化藝術傳播中心,成立文化藝術品基金會,專門進行文化項目的策劃與推廣。
李毅華告訴記者,他今年剛好70歲,準備干完兩件事就正式退休。一件是正在進行著的《富春山居圖》合卷·仿真本巡展;另一件則是“辛亥百年”文獻收藏巡展。目前,他正在進行“辛亥百年”相關圖片、文字等資料的收集整理,預計今年8月推出這一展覽。
“這版仿真本很特殊”
提及此次在深圳的《富春山居圖》合卷·仿真本巡展,李毅華則表示,促成此次展覽主要想在退休之前做點事情,想為兩岸文化事件留下點“痕跡”。李毅華認為,與市面上已經出版的多個“仿真本”相比,此版本在技術工藝上并沒有太大區(qū)別,都是采用仿真復印技術令兩斷卷合印成一。但在概念和內容上,該版本則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特點。在引首部分,特地邀請兩岸兩會領導人陳云林和江丙坤聯(lián)袂書寫“富春山居兩岸合卷”字樣。此外,著名文化學者楊新、陳萬雄、蘇士澍等題跋,形成古今對話。接下來,展覽將在山西、內蒙、福建等地繼續(xù)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