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白瓷塑八仙
明、清時期的德化白瓷塑,工藝精絕,可說是全盛期。題材與造型以佛、道人物最享美譽(yù),名聞遐邇。像何來觀音、彌勒佛、佛祖、和合二仙和八仙等白瓷塑像,皆活靈活現(xiàn),表情細(xì)膩、姿態(tài)生動傳神,衣帶如“曹衣出水”、“吳帶當(dāng)風(fēng)”。
例如附圖乃清代燒制的德化白瓷塑精品《八仙過!窋[件(長三十公分)。八仙形象不同,顯現(xiàn)不同身份及個性。明、清期間,德化白瓷和其它瓷器與雕塑品(如竹刻、木刻、象牙刻等),皆流行八仙的造型,除了與道教有關(guān)外,主要是八仙富有人情味和詩的意境,更能滿足世俗心理。其實八仙代表不同階層的男女老幼,乃貧富、文莊粗野的縮影,替民間解困扶危,使人有所依托!
八仙過海的題材,含意為“各顯神通”。相傳王母娘娘居昆侖山下,四周洪濤萬丈,御風(fēng)羽輪方達(dá)。八仙乘槎渡海,祭起各自的法寶,談笑自若,從驚濤駭浪中安然赴瑤池,祝西王母壽。故事具濃厚的象征意味,可喻人憑獨特的能力與幽默感,安然克服險境,抵達(dá)目的地。八仙形象膾炙人口,誠非偶然。(摘自香港《大公報》 文/李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