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徜徉在這些酒器間,一股濃濃的酒香仿佛撲面而來——
回味歷史,與酒有關的名人中,文學家占相當比例。漢代司馬相如賣過酒,曾以鵡鵲襲換酒;揚雄有載酒問字故事流傳,凡向他求教奇文異字者須以酒作酬,納酒成了繳學費;三曹都有詠酒的詩歌;曹植純粹就是酣酒誤事的酒鬼;年少時曾經讓梨給大人的孔融最大志愿竟是“座上客常滿,杯中酒不空”……
陳明良收藏的唐朝家用酒壺,為半陶材質,高10厘米,讓我們感受到“莫笑農家臘酒渾”的詩意濃濃,充滿古撲靜謐;宋代軍持壺,高16厘米,似酒壺又是水壺,應該是那個年代具有多種使用功能的器具;明代高白酒壺,全瓷上釉、高7厘米,充分體現(xiàn)出德化白瓷在普通大眾中的應用。
清末生產的“仕女”酒壺,高22厘米,外型施綠釉;這種清末素燒的酒壺如今已十分罕見;桃型倒流壺,高12厘米,亦是清末燒制,別具特色;而民國飾有花卉圖案的雙流口酒壺,高21厘米,更是妙趣橫生、別致新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的熊貓、貓抱魚等酒壺,16厘的南瓜型酒壺和19厘米的玉米型酒壺,已經看到工業(yè)時代的多元發(fā)展。
陳明良,德化收藏協(xié)會會長、福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平日里,他除了醉心于傳統(tǒng)的瓷雕創(chuàng)作外,還熱衷于收藏,家中大量的歷代德化陶瓷珍品,讓人耳目一新。他對于收藏,較有心得和講究,除了按器物的年代陳列外,還對器型進行歸類。徜徉其間,精采紛呈,思古幽情,幾千年的風云歲月?lián)涿娑鴣怼D切┰煨透鳟惖木茐,仿佛帶著那一團不熄的窯火,映照出別樣的瓷國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