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偽劣“紫砂”產品在潮州泛濫?羊城晚報記者昨日再赴潮州探訪,在當地陶瓷業(yè)界聽到的卻是一片叫屈聲:經當地質監(jiān)部門的清查發(fā)現,大多數陶瓷廠家生產銷售的其實均是紅陶制品,并未假冒“紫砂”之名,但確實存在極個別企業(yè)有不實標識的欺瞞行為,已予以查處。目前,“紫砂”風波已對潮州當地的陶鍋產業(yè)造成不小的沖擊。
記者昨天從有關方面了解到,潮州市潮安、楓溪等陶瓷主產區(qū)目前共有數十家企業(yè)從事紅陶砂鍋成品、半成品(砂鍋內膽)的生產。據了解,在潮州質監(jiān)部門連日的清查中,的確有幾家潮州企業(yè)涉嫌以“紫砂內膽”的包裝標識供應紅陶鍋半成品,其中包括潮安金航、源信兩家陶瓷企業(yè),它們分別供貨給“美的”與“九陽”生產“紫砂煲”,目前已被質監(jiān)等相關部門限令停產,查封庫存產品;但根據大多數生產砂鍋內膽的陶瓷企業(yè)提供的購銷合同、貨單等證據顯示,這些企業(yè)生產的成品是“紅陶鍋”、“電燉鍋”、“電砂煲”等,并未標明“天然紫砂煲”之類的字樣。據知情人士介紹,在潮安縣,不少主要生產不銹鋼五金制品的企業(yè),研制生產電燉鍋、電砂煲等陶鍋成品,其砂鍋內膽便是由本地陶瓷廠提供,產品直接銷往江蘇、上海等地市場,不過銷量不大。
“潮州生產的都是紅陶制品。”潮州陶瓷研究院院長許業(yè)振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不能把生產紅陶與假冒紫砂畫上等號。據介紹,潮州紅陶屬于精陶的一種,也是潮州陶瓷產業(yè)的傳統工藝,工藝師用紅陶燒制成茶壺、燉鍋、砂煲等產品,為了增加含鐵量,讓色澤更好看,往往會添加鐵紅粉、二氧化錳等工業(yè)原料著色。
記者走訪楓溪陶瓷產區(qū)內多家銷售砂鍋內膽、陶藝品的陶瓷店,經營者均毫不諱言根本不存在“天然紫砂煲內膽”,認為那只是電器廠商用“紫砂”為噱頭所作的夸大宣傳。
在潮州,此類產品均是以紅陶為原料、輔以化學原料配色制成,當地人對外宣傳多是稱之為“紅陶砂鍋”、“朱泥壺”等,并未以“紫砂”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