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癥狀六」迷信書本,道理至上!
在中學寫議論文時就學習“擺事實、講道理”,但到了大學許多人卻習慣于用道理來說明問題,而忽略了“事實”。
于是,我們看到的新人們往往理論一套一套,一接到任務,第一反應就是翻書本、找資料、套規(guī)矩、尋求道理。
例六:我們身邊常有這樣的人,對各種管理條例如數家珍,私下里就連那些領導們也不得不佩服其博聞強記。這類人對于別人的做法,總不以為然,認為凡是不符合MBA經典案例中的解決方式,就會影響管理效率。于是,他們從骨子里無視領導們的“經驗式管理”,而將一本本磚頭式的書本放在身邊,惟書本道理至上,并隨時糾正領導們的“錯誤說法”,弄得大家都尷尬。這樣的事情常常發(fā)生在剛畢業(yè)的學生身上,他們對于書本無比迷信,以為一書在手,道理在握。殊不知,實際經驗加上對書本知識的活學活用,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狂”指數:★★★
「“狂”癥狀七」單槍匹馬,我比你強!
新手進入公司后,由于對工作環(huán)境和工作性質都不甚清楚,上司往往會安排一些有工作經驗的老職員帶領新手實習。但不少對自己專業(yè)知識或辦事能力十分自信的新手卻覺得多此一舉。
例七:有些新人,表面上對前輩恭恭敬敬,心里卻不以為然——“你們老早過時了,腦筋僵化,沒有激情,沒有創(chuàng)意,怎能與我相比?”而對于那些一同進來的新手,則更是看著不爽——“我的見識比你廣,能力比你強,你跟我一起合作,真是便宜了你!”于是,這類新人總是想方設法找機會單干和炫耀,卻不料往往由于工作經驗不足,人際關系不通,各種人力和物力資源短缺而搞得一團糟。
◎“狂”指數:★★★
「“狂”癥狀八」能說會道,說比做多!
年輕人往往容易將事情看得簡單而理想化,以至于碰了壁還莫名其妙。在此告誡那些新人:擁有激情是好的,只是在說話之前要先想想,如果有50%的把握,那就說吧,剩下的50%用你的激情與努力去實踐。
例八:有些剛招聘進來的大學生、碩士生,一提到公司的業(yè)務拓展,便熱血上涌,滿腔激情,花一個通宵,羅列了十七八條意見和建議呈報給上司?梢坏┮獎邮謱嵺`,卻突然成了行動的矮子。比如保險公司推銷業(yè)務,那些在紙上談兵的都是大學生,而東奔西跑具體操作的大部分是下崗工人。有一家保險公司測試大學生在工作中的堅韌性,讓他們敲門推銷保險一周,結果10名大學生8名當逃兵。
◎“狂”指數:★★★
「“狂”癥狀九」不屑小事,另起爐灶!
你是否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的道理?領導之所以不放手讓你單獨做大事,是因為他還不能肯定你是否具備這樣的實力。有時候,一些精明的主管在提拔你之前往往會用幾件小事來考察你的工作作風、辦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這其中有一個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萬萬不可操之過急。
例九:不知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某一天,領導把你叫進辦公室說,某人那個計劃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現在公司派他去外地出差,他手頭剩下的那點收尾工作,你來幫他完成吧。這時候,你絕對不能懊喪。其實這是一次小小的測試,你想,一個不屑干小事的人,領導怎會放心把那些大項目單獨交給他!所以我們?吹,有些憨厚、不起眼的人突然咸魚翻身,另起爐灶地獨立擔任起一個大項目的主管,而那些跳進跳出,什么都不屑的人卻一直給人打下手。
◎“狂”指數:★★★
「“狂”癥狀十」前衛(wèi)著裝,品位標榜!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獨特的形象,你若想進哪家單位供職,首先要在著裝上與該單位的整體形象相符,而不要一味追求“標新立異”。
例十:李劍剛進公司時,特地向親戚借了2000元錢,從套裝、皮鞋、領帶,一直到硬邦邦的頭發(fā),全副武裝“白領派頭”。不曾想,領導給他下達的任務是到工地上考察,在漫天鋪地的黃沙中還要讓他在建筑群里爬上爬下,這西裝革履如何招架?還有的新人認為自己很有個性,我前衛(wèi)我怕誰?在招聘現場,穿吊帶裙、沙灘褲,頂著大紅大黃色頭發(fā)前來參加面試的人越來越多,全然不顧身旁的側目。
◎“狂”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