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號真容初露,看上去是一大團泥,瓷器、漆器、金器將在今后十年不斷發(fā)掘出來
水晶宮內,泥巴在蘇醒。
本月24日,廣東陽江,南海一號博物館落成,古船初露真容。水晶宮里太多美麗的傳聞噬咬著帷幕外苦苦等待的人們,時過兩年,帷幕終于揭開……
金腰帶,1.72長,566克重,呈麻花狀,接口處,刻有細致的花紋,在展示柜里閃耀光芒,它,泡浸海水800多年……
它是到現在為止的鎮(zhèn)館之寶,但最后,花落誰家,也許還需十年才能見曉。現在只不過是剛剛開始,才發(fā)掘了3個探方,總共大概16平方米而已,所看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隨著發(fā)掘工作的深入,鎮(zhèn)館之寶隨時可能發(fā)生變化。
“不斷期待,不斷驚喜,這就是南海一號給我們帶來最大的看點。”開館首日,國家文化局局長單霽翔拿著小相機邊拍邊說。
時間回溯到800多年前的南宋,一艘滿載貨物的遠洋商船在陽江附近海域沉沒……
1987年8月“南海一號”被意外發(fā)現。長30.4米,寬9.8米,是迄今世界上發(fā)現年代最早、船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遠洋貿易商船。
廣東省政府投資近兩億元建設博物館主體工程,2005年12月28日動工興建。
2007年12月22日被成功整體打撈出水。
2007年12月28日,裝載“南海一號”、重達5600噸的沉箱,成功進入它的新“家”———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水晶宮”內已滿兩年。
200多件近年來從“南海一號”打撈上來的珍品文物,其中,瓷器包括了江西景德鎮(zhèn)窯、福建德化窯、福建磁灶窯、福建義窯、浙江龍泉窯等中國古代名窯制品。
厚厚的淤泥覆蓋著南海一號的甲板,兩年過去,整艘古船一直沉睡在打撈它的“鐵盒子”里。
看著考古人員挖掘出來的潔白無瑕的瓷器,仿佛看到千年古窯翻滾涌動的火焰,和千年流傳的色澤,它想漂洋過海,但它沉沒大海中。
考古人員力圖還原那個時代的隱秘。逝去的歲月一點點地蘇醒,一段美麗的歷史在復活。
宋代似乎自然來到身邊。“一朝步入畫卷,一日夢回千年”。踏進水晶宮,仿佛被卷入了另一個空間,相隔幾厘米遠,但已隔了將近千年的光陰。
它們落寞了八百多年,當中,隨著金人鐵騎南下,王朝覆滅,宋代的進程戛然而止……它們都不知道。
離開時,透過半圓的大窗戶,可以見到了大海,無邊無際,前面有一群游客。
夜里,夢回宋朝:面對茫茫大海、無限航期,“一舟數百人,豢豕釀酒其中,置死生于度外……”
當時,這些宋人海上的生活成了謎,隨著“南海一號”的深入挖掘,它在還原,它在修復。逝去的宋代文化生活被逐漸拭去浮塵。晶瑩的瓷器過濾出那個王朝的精神底色。
“海難是上帝寫了一半的劇本,句號得由那些沉船打撈者來完成。”這是美國暢銷書作者蓋瑞·金德在其作品《尋找黃金船》里寫著的一句活。
水晶宮的故事,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