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6時15分報道,在廣東省南澳縣云澳海域發(fā)現的古沉船南澳一號打撈工作已經拉開帷幕,目前已有部分文物出水。
2007年5月25日,在南澳縣附近有一些漁民出海打漁的時候,在一個叫做三點經的海域偶然發(fā)現了“南澳一號”?脊湃藛T初步斷定該沉船的年代為明萬歷年間,船上載有文物主要為明代粵東或者閩南及江西一帶民窯產青花瓷,數量應在萬件以上,是一個罕見的海底寶庫。
專家說,這處海域歷來是我國國際航道的必經之路,但是由于礁石密布,幾乎每個朝代都有船只沉沒。而在這個沉船的旁邊,考古人員還發(fā)現一部分宋元時期的瓷器,按照估計,這些不同時代的瓷器是不可能在這同一艘沉船上的,所以初步判斷可能還有另外的沉船。因此這次的發(fā)現不但為南澳是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的出?谔峁┝擞欣淖糇C,而且也對于研究粵東歷史海上運輸、貿易活動乃至我國的造瓷史,還有陶瓷史和航海史都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價值。
當時打撈南海一號沉船的時候,采取的是整體打撈的方式,但是今天“南澳一號”的打撈方案卻是采用傳統的水下考古方式,先把沉船上的瓷器打撈出水,至于沉船今后可能會視天氣和水下的情況再來制定打撈的方案。
在這次打撈前期,考古人員做了兩年多的準備,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勘察,完成了水下的探摸、采集和測繪,根據水下掌握的情況,現在南澳的海域水質是非常清澈的,非常適合打撈工作。但由于周邊的礁石林立給打撈工作增加了難度,這跟“南海一號”周邊的情況還不一樣,就采取了和南海一號完全不一樣的打撈作業(y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