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經濟危機發(fā)生后,在中國人眼里最保險的莫過于"持幣觀望",把人民幣都存在銀行里,但最近發(fā)生的事情讓這一觀念變得不夠保險。
最近,有三件新聞被關注,一是一本名叫《中國不高興》的書出版了;一是G20峰會在倫敦舉行;另一件是國務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今年與去年不一樣,如若再持幣待購,或許未來幾個月內就將面臨通貨膨脹所帶來的風險。
這三件事情都被廣為傳播,首先是《中國不高興》的出版,被認為是民眾情緒的煽動源頭,策劃者啟用了洪秀全一樣的策略,借用哲學家薩特名言:"人是一堆無用的激情",它被批判是一種無用的情緒;策劃沒被用來恢復消費者的信心,而是在經濟危機之下繼續(xù)透支"民族主義"情緒。
衛(wèi)報報道,G20峰會周四在倫敦舉行,世界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發(fā)布最新經濟預測中表示:"世界經濟正沉陷于我們有生之時最嚴重最同步的衰退之中,它是由全球金融危機引發(fā),又由于世界貿易崩潰而惡化。"它預測,盡管世界各國紛紛大幅削減利率,各國政府不斷推出各種財政刺激措施以及銀行體系援助計劃,但是最早也要到2010年才可能出現復蘇。它警告參與G20峰會的政府首腦,危機可能造成的失業(yè)和通貨膨脹要警惕。因為出現類似情況導致的結果必然是:消費者的"持幣觀望"將可能讓自己損失慘重,消費信心更是一落千丈。
還有巴曙松所說,"沒看到嗎?世界各國都在加緊印票子,這時候你還要持幣,那就是稀釋你的資產!"巴曙松的警告是有根據的,更符合我們的需求,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為了應對危機,美聯儲已經開始開機大量印鈔票了!其慣用的"危機大轉移"又出現于世了。人民幣可能存在被"稀釋"的可能,換句話說,我們手中的"票子"可能不動也會"不斷變少".
其實,這遠不是一本書,一場會議和一個人發(fā)言的事情,當我們的策劃目的發(fā)生變異,當整體經濟沖擊已經到達個人,當鄉(xiāng)下賣菜的老太婆都知道什么叫金融危機后,我們被逼關注著,并忍受信息轟炸的痛苦,因為這個東西已經不是"自家有菜自家吃"的事情了,如果美洲人沒菜吃,也會影響到我們的菜,會不會被搶走?至少會被影響食欲。
回到房地產,美國最新的數據顯示,美國房價下跌速度又創(chuàng)紀錄。美國房價現在已經從2006年的高峰下跌了近三分之一的價值。那么中國房地產呢?因為影響陶瓷行業(yè)的發(fā)展,所以筆者比較關心。中國房地產市場見底了嗎?我們的策劃是用來恢復消費者信心的嗎?我們有清晰的理據來向消費者解釋2009年應該回歸理性消費,而非不理性的"持幣觀望"?也許現在沒有人能回答我,但也希望你和我一樣也關注著這樣的問題,因為沒人消費,我們根本沒幣可持,更談不上持幣觀望的態(tài)度了。
最后,筆者并不因為巴曙松所言,不再持幣觀望,但也十分警惕可能的危機是否在逼近,如果手中有幣,應該做如何的投資和規(guī)劃最安全?是時候要想一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