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建陶產業(yè)從暴利邁向微利的步伐,暗合一種時代的變遷與輪轉。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同質趨勢致使競爭激烈,金融危機一來,很多企業(yè)紛紛顯露疲態(tài)。于是口號來了,什么“陶瓷下鄉(xiāng)”,什么“曲線救國”,什么“布局三線市 場”,還有什么“農村包圍城市”。一時之間,多少陶業(yè)人都在談論重視農村市場和布局三線縣市的戰(zhàn)略重要性?墒沁@些是否明白,搶占市場不是靠口號的響亮就能奏效,而是要靠過硬的產品品質,個性化的產品設計,科學的、可持續(xù)的營銷模式。
于日前采訪某知名陶瓷企業(yè)營銷總經理戴先生的時候,談到布局三線市場的問題,戴總就曾犀利的指出,“三線市場確實大有可觀,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潛力市場,可是一旦大量陶瓷企業(yè)蜂擁三線市場,競爭同樣激烈,同樣無可避免”。另一方面,戴總還結合企業(yè)定位深入探究了布局三線市場的可操作性。
陶瓷企業(yè)布局三級市場,其實就是現代陶企營銷網絡建設版本的“上山下鄉(xiāng)”。不否認這些地區(qū)受金融危機影響相對滯后,且程度較輕,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一旦大量陶企進軍三級市場,巨大的競爭依然存在。一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會一直關注這些市場,但也不會說刻意在某一個時間段集中大部分精力去加強某一個地方的終端建設。另外,在產品定位問題上,舉個簡單的例子,要買奔馳、寶馬的人多數還是會選擇去省會一級的大城市。其實當前最重要的影響是現在消費者的消費信心不足。而各種媒體大肆渲染金融危機,從心理上也加重了消費者的悲觀情緒和選擇持幣觀望的決心。陶瓷營銷戰(zhàn)略方向定位,并非一個簡單的“三線市場”就能挽狂瀾于即倒,而是要靠靠過硬的產品品質,個性化的產品設計,科學的、可持續(xù)的營銷模式。只有做到這幾點,才能無論何時何勢,始終笑傲于市場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