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員在檢測新品。資料圖片
揚州網訊 (嵇長青 通訊員 郭一金)一層薄紙般的“玻璃粉”從混漿機中出來變成生胚,再打上密密麻麻的幾千只孔,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到孔內填入的電子線路,然后多張疊壓成型,半張A4大小的“紙”即被剪切成1900多個米粒大小的芯片——這就是現(xiàn)在通訊領域常用的陶瓷手機天線。
在維揚經濟開發(fā)區(qū)內,去年4月投產的霖昶(揚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憑借這顆“米粒”,半年就實現(xiàn)了盈利。按照目前訂單勢頭發(fā)展下去,未來兩年內,企業(yè)可望將近20億元的投入全部收回。
霖昶科技是一家臺資企業(yè)。說起癡心研發(fā)低溫陶瓷芯片,臺商李德威一臉執(zhí)著。8年前,霖昶涉入低溫陶瓷材料領域,被許多同行稱為“傻帽”。眾所周知,在當今電子元器件領域,低溫陶瓷材料做成的產品由于收縮度好、平整度高,具有極高精密性,深得國際電子巨頭的青睞。李德威介入這個領域時,臺灣某公司剛剛斥資190億臺幣引進三條生產線,結果虧損了135億臺幣。
“它們都卡在原材料供應鏈上。”李德威告訴記者,低溫陶瓷材料領域屬于高投入行業(yè),盡管前景好,但原材料均控制在美國杜邦等世界三家跨國公司和少數(shù)日本企業(yè)手上。上游原料的國際壟斷給低溫陶瓷電子元器件產品制造了巨大的麻煩,變成了好材料無法變成高端產品的一個“死結”。
臺灣霖昶集團是李德威的獨資企業(yè),多元化為集團創(chuàng)造了利潤,再把利潤投放到低溫陶瓷原材料研發(fā)上,如此“補補貼貼”,一氣補貼了8年。為一個新材料自主開發(fā),霖昶虧了20億。
“為打破技術壟斷,我們不斷試驗收縮度和平整度,精準地把燒瓷溫度控制在850℃,并且把陶瓷頻寬拉到極致,F(xiàn)在,我們的材料線徑誤差為零,生產出來的陶瓷手機天線,不需要任何匹配就可以直接安裝到手機上,這項技術日本人目前還做不到。”李德威自豪地說。
霖昶做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原材料價格立即被拉下5/6。就在去年揚州項目投產時,一家美國公司出錢請霖昶幫助開發(fā)新型寬頻陶瓷天線,因為霖昶的低成本創(chuàng)造打動了驕傲的美國企業(yè)。
去年4月,霖昶挾持成熟的低溫共燒陶瓷技術甫到揚州,立即出現(xiàn)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上海和連云港兩家企業(yè)以1.5美元/顆的單價,一次性簽下400萬顆陶瓷芯片天線訂單。飽受8年之困,霖昶剛著陸揚州,便看到了扭虧為盈的曙光。
“低溫陶瓷技術一百年不落后,我一直堅守著期待它發(fā)出光芒的一天。”李德威告訴記者,低溫陶瓷材料用途既涉及民生用品,如手機天線藍牙、電流交換變壓器、無線通訊手持裝置、遙控設備、汽車配件等等,現(xiàn)在連LED背光膜都改用低溫陶瓷。可以想象,如果未來變壓器也改用陶瓷芯片,只插一個米粒大的“方塊”就可以了。
采訪間隙,霖昶工作人員取來一盤陶瓷手機芯片,每顆體積不到0.2立方厘米,整整3000顆,價值6000美元。如果裝到一個正常大的公文包內,足足可以裝下7萬顆,價值近15萬美元。工作人員笑說:“如果你裝滿滿一包上街,相當于揣著100萬人民幣在大街上跑。”
一顆“米粒”插上科技創(chuàng)造的翅膀,就把“霖昶制造”的經濟價值放大到無限。現(xiàn)在,霖昶已經從創(chuàng)業(yè)園里“跳”出,在維揚經濟開發(fā)區(qū)新征103畝土地,今年霖昶可實現(xiàn)銷售1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