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早就在吶喊永恒,在短暫的生命里我們期待永恒之美,親情、友情、愛情……。汶川大地震中,為搶險救災而奮不顧身的烈士們是我們心中的永恒,為保護懷里孩子的勇敢的老師們是我們心中的永恒……永恒可以是由短暫的時間超脫而來的精神上的一種美好,那就是愛。愛是永恒永遠的主題。
面對永恒的沉重,我無以言表?晒に嚸佬g師周秀燕創(chuàng)作的《永恒之美》卻容括了這世間的情意。這份情意也打動了專業(yè)人士,打動了評委。2008年,在中國陶瓷工藝協(xié)會、福建省工藝美術協(xié)會舉辦的“海絲杯”設計大獎賽中,《永恒之美》榮獲金獎。

《永恒之美》取義于兩只白天鵝,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美好的一個象征。兩只白天鵝悠閑自在,一只在為自己搔癢,一只展翅,她們在用她們之間的和諧、溫馨詮釋著生命的美好,生活的美好。細看胎質細膩,如脂似玉,瑩潤如水,線條優(yōu)美柔和,這是結合德化獨特的“白如雪、潤如玉、透如絹”的“中國白”的優(yōu)美瓷質,將作品雕刻得栩栩如生,假假真真,真真假假,展示出了高潔、素靜淡雅的品質。
邊上的梅花、牡丹等花瓣是純手工捏制而成,燒制難度極高,精雕細刻,潔白高雅,完美地表現(xiàn)出了花之魂。簡潔流暢、和諧的造型卻孕育了世間的濃濃情意,超越了時空。《永恒之美》融合了工藝美、造型美、裝飾美,并賦予了永恒的主題,達成最完美的組合。這不只是在于外觀的視覺享受,而是包含了人生的心靈內涵以及美好品德。
《永恒之美》是周秀燕的嘔心瀝血之作,研制了一年多的時間,唯有對生活有最真切的感受才能創(chuàng)作出這樣的驚天地的作品。周秀燕,福建德化人士,現(xiàn)任安藝陶瓷雕塑研究所所長,工藝美術師。成長在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中的她,自幼酷愛陶瓷雕塑藝術,師承百年老字號“蘊玉瓷荘”第三代傳人高級工藝美術大師蘇玉峰,從事陶瓷雕塑30多年,對其不斷探索追求,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尤其在捏塑技藝,手法技巧靈活多變,作品力求精益求精,手制瓷花系列達到以假亂真的藝術境界,深受國內外人士的贊賞。近幾年來,所作作品,既傳承了傳統(tǒng)的雕塑技法,又結合現(xiàn)代人的觀賞標準,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鑒賞價值。
中華陶瓷網:蘇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