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的專業(yè)與英語是風馬牛不相及。他的父親是著名的版畫家,他和弟弟都是學油畫的,他只是“一不小心”掉進了另一個圈子。
1992年,珠海市政府選送數(shù)十名干部出國學習,臨急抱佛腳,對外友協(xié)從英國請來一名女教師為這批干部進行3個月的英語培訓,她成為珠海第一名外籍教師。薛文在對外友協(xié)從事文化交流,他覺得才3個月便一張機票送她回國實在可惜,于是創(chuàng)辦了TPR英語專修學校,一名教師,幾十名學生。說來好笑,當年在TPR學英語的人遠不及學粵語的人多。
TPR成了珠海英語培訓的鼻祖,薛文很自豪地說:“TPR作為有自己的場地、自己的教師,進行專門英語培訓的學校,在中國絕對是第一批。”經(jīng)過幾輪的白熱化競爭后,TPR屹立不倒,青少兒英語教育的優(yōu)勢日益凸顯。
并不是每個“海歸”都那么順利。洪秀平揣著碩士學位從美國回到中國,連續(xù)幾年都處于飄泊狀態(tài)。他來到珠海,“我唯一的選擇就是辦學校。”由于有TPR、方通這樣的強勢對手,洪秀平的“平和英語”幾乎玩不轉(zhuǎn),100元一張月卡,仍然難覓生源。沒錢請外教,洪秀平除了自己親自上陣,就是讓“老外”免費使用他的網(wǎng)吧,條件是與學生聊天。1999年,珠海市政府送一批精英赴美深造,聘請洪秀平為他們進行3個月的英語培訓,每小時150元授課費,每天50元交通費。當時的“平和英語”已相當窘迫,洪秀平左手接錢,右手立即就得把他們貼進“平和”。培訓班的教學進展緩慢,“官員”們不好意思開口。洪秀平說:“假如你們之間不用英語交流,我就不教了。”當“官員”們進入洪秀平所要求的英語狀態(tài)后,英語水平提高神速。
洪秀平靈機一動,培訓班結(jié)束后,他砍掉了青少兒班、月卡式培訓,將“平和”改成了全封閉的純英語培訓學校。洪秀平說:“中國英語教學的從業(yè)員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在中國的城市,完全沒學過英語的人極少,從幼兒園就開始學,但能用英語交流的人也極少,投入產(chǎn)出不成比例,因為沒有語言環(huán)境。‘平和’就是給你這樣一個語言環(huán)境。”只要邁進“平和”的門,就不能再講一句中文,甚至不能用手機發(fā)中文短信,一天10多個小時,學生們與“老外”一起上課,一起吃飯,他們必須嘗試用僅會的單詞去表達。盡管第一批只有8個學生,盡管學費不菲(3000元/14天),但“浸泡式”英語培訓良好效果的口碑傳了出去,學校擴大、再擴大,僅外籍教師就有4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