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年時間, 30億元家產,中國汽車首富的家族故事。
長城皮卡和長城塞弗、塞影SUV在車市中的名氣來自于:同樣威猛的車,只要6萬-7萬元,而進口車要40多萬元以上,大家會懷疑它的性能,但市場說,僅僅去年這兩款車賣出了5萬多臺,長城皮卡連續(xù)6年在中國皮卡市場占有率最高,長城SUV目前占有率25%,2003年,公司利潤超過5億
元。
這個企業(yè)一直保持低調,但2003年12月,長城汽車突然曝光在鎂光燈下,從沉默的河北保定直奔香港,在香港資本市場變身市值70多億的上市公司,瞬間拿到15億現(xiàn)金,然后在鏡頭中和報紙上,在中國急速增長的汽車市場標貼出一個另類神奇故事——用13年時間從打工者到鯨吞企業(yè)控股權,上市之后一個家族擁有30多億市值。
就在3個多月前,我們目睹了長城汽車在香港資本市場一飛沖天的豪舉。2003年12月初,公開發(fā)售的長城汽車〈2333HK〉獲得683倍超額認購,申請總股數77.9億股,凍結資金1043億元,募集資金15億元,是1997年創(chuàng)下紀錄的北京控股上市以來反應最熱烈的新股,讓同時上市的中國人壽黯然失色。
12月15日開盤第一天,股價高開22元,比招股價13.3元大漲65%,市場熱鬧非凡,當日收在17.05元,比招股價漲28%,當天,股民持有一手(500股)長城汽車最少可以賺1350元。
但在此之后,長城汽車卻像一個慢慢撒了氣的皮球,2個多月來股價連續(xù)陰跌,3月18日跌破發(fā)行價,為12.75元。3月22日,股價直落12.45元,創(chuàng)下新低位。這和2003年12月15日上市時最高價22元相差漸遠。
它慢慢回歸沉默,習慣性的沉默?
長城汽車是保定民營汽車一個非常地道的“土特產”,缺少國際品牌支持、沒有大集團股東、沒有太多資本、也很少露臉。2003年,長城汽車繳納了4.75億元稅,是保定的第一納稅大戶。
與眾不同的是,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通過先承包后持股,再控股的模式,在13年時間中,把資產300萬元,虧損200萬元的小廠變成資產70多億,年利潤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中國皮卡生產大戶。
用13年的時間,魏建軍和他的家族完成了控股長城汽車的過程,魏被稱為“中國汽車行業(yè)首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