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難創(chuàng)業(yè)一天只吃兩頓飯
今年45歲的朱壽會是浙江仙居人,他讀的是位于徐州的汽車管理學校。畢業(yè)后他來到南京軍區(qū)司令部,1982年被部隊送到南京大學化學系進修3年,學材料科學。
朱壽會在汽車管理學校的時候就已經接觸到防靜電的知識,南大的學習強化了他對“靜電防護有很大前途”的認識。“靜電對電子產品會有很大傷害,特別是應用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對靜電非常敏感。國內很多電子工廠生產的電子儀表穩(wěn)定性不好,很大程度上就是靜電防護做得不夠,因為靜電傷害往往造成數據漂移、穩(wěn)定性差。”
在部隊呆了11年之后,朱壽會帶了不足萬元退伍轉業(yè)費回到了家鄉(xiāng)臺州。“臺州的塑料制品工業(yè)一向發(fā)達,我這個時候開始琢磨怎樣去研制、試樣靜電防護產品。那個時候推廣防靜電產品很難,當時連熊貓電視機這樣的大廠都沒有靜電防護設備。我把轉業(yè)費全部放在產品的研制上,又向一個朋友借了5萬塊開始創(chuàng)業(yè)。當時為了省錢,每天只吃兩頓飯;臺州的冬天陰冷,租的半間民房里只有一床軍用薄被,凍得發(fā)抖;父母年紀大了,見我整天埋頭在工廠里干活,30多了也沒個對象,老是在耳邊長吁短嘆……那時真的覺得山窮水盡了。”
遇到“伯樂”貝爾成了大客戶
第一批產品出來后,朱壽會帶著它上了北京,參加一個行業(yè)展覽會。結果在展會上遇到了3個“伯樂”:電子部新材料辦公室主任、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所長和北京塑料研究所總工。3位一見他的“導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制成的靜電防護產品就挪不開步子。“他們當時太驚訝了:‘七五’計劃中這一任務,那么多的大企業(yè)都沒轍,怎么浙江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居然已經研制出來了?之后我們成了好朋友,直到今天,清華微電子所的所長還跟我保持著聯系。”
當下,電子部新材料辦公室的人給當時的省電子工業(yè)總公司去了電話;清華微電子所所長則親自給在浙江省電子工業(yè)總公司的同學寫信,說你們那里有一家廠研制出了防靜電產品,非常好。結果浙江省電子工業(yè)總公司馬上派了人到臺州,“幫我們做鑒定,當時說我們達到或超過了國外先進水平,實際上應該說那時還只是接近國際水平,”朱壽會笑著說,“產品當時馬上被列入浙江省新產品試制計劃,第二年又被列入國家級新產品試制計劃‘火炬計劃’。雖然受到了政府的肯定,但是這時工廠還沒有客戶。”
1991年朱壽會創(chuàng)辦了國內第一家生產靜電防護產品的公司——臨海市江南防靜電公司,也是在這一年他帶著產品到上海參加展覽會,這次的滬上之行成為他事業(yè)的轉折點。當時國內最大的電訊公司“上海貝爾”的外籍總經理在會場看到這一產品后,馬上派廠里的技術人員到臨海工廠考察。“他們上午到臨海看了廠房,覺得不可思議,整個廠房也就是30平方米,還是租的,擠得混亂不堪。到我辦公室一看,也是與人合用的。按理這樣的生產條件他們根本不予考慮,但是他們把產品拿回上海檢測后,又發(fā)現質量不錯。”
朱壽會的靜電防護產品是國內第一家,當時同樣的一個周轉箱在比利時要賣到150美元,還不算運費和關稅,而且需要提前3個月訂貨。而朱壽會這里呢,貨是隨叫隨到,價錢只有480元。“我當時也是信口開河,現在這樣的箱子價格已經降到了180元。”
從1991年開始,朱壽會成為上海貝爾的供貨商,一年的供貨額約在三四百萬元。“這些年開始,貝爾的訂貨量慢慢下去了,華為的訂貨則上來了。其實華為還是1992年在上海貝爾受到啟發(fā),才開始從我這里訂貨,慢慢地從三四十萬到七八十萬再到三四百萬,最多的時候華為每年用于靜電防護的訂貨額高達一兩千萬元。”如今,中興、開發(fā)科技、聯想、西門子、諾基亞等也都成了朱壽會的大客戶。
傾心深圳落戶高新科技園
1995年之后,朱壽會開始攻關一個叫“導電復合板”的防靜電地板產品,以解決電子廠防靜電地面二次污染的難題。“1999年終于成功了,我?guī)Я诉@個技術到深圳參加首屆高交會。結果組委會對這個產品很感興趣,當時羅湖、寶安、浦東等地都提出去他們那里投資創(chuàng)業(yè),結果南山區(qū)科技局的一位干部在帶我看地的時候,我問他們,這邊是不是你們管的。沒想到他們回答道,不是,這片地區(qū)是我們的服務區(qū)。就是‘服務’這兩個字使我下決心選擇在高新科技園北區(qū)落戶,并在這里成立了深圳市金匯球高科技公司。”
落戶高新科技園北區(qū)后,朱壽會在廠房、設備、研發(fā)等上面投資近5000萬元。“導電功能性高分子材料這個行當專業(yè)性很強,面比較窄,規(guī)模做不大。我從1982年認識這個產品,1990年出產品,到今天已經有15年,現在我們這方面的專利已經有近30個,還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fā)展(863)計劃‘超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先進包裝材料’重大項目;每年的產值也做到了六七千萬元,但是產品基本到頂,而且目前市場也比較無序。”
朱壽會想尋找一條專業(yè)化基礎上的多元化發(fā)展之路。“我聽一個企管顧問演講時說,眼光獨到很重要。到深圳后,我覺得應該在更廣闊的范圍內尋求發(fā)展。”